关灯
护眼
    待许思颜按慕容皇后所教的,提出愿娶依依表姐为太子妃以承担责任时,许知言那双清明之极的眼眸里仿佛凝了层冰,折射出的光芒亦是寒冷的。

    但他居然微微一笑,说道:"思颜,你想多了。男欢女爱,本是人之常情;寻常人家都可以娶个三妻四妾,何况你是太子。日后继位为君,三宫六院还怕没有依依的容身之地?纳为侧妃吧,令礼部挑个吉日去临邛王府下聘即可。"

    慕容皇后在旁道:"皇上寻常不是说,若能一夫一妻,相守终身,才是一世的福分?日后若被女色分了心,恐于江山社稷不利,非吾等之福。何况依依的家世品貌,堪配思颜,又何必另寻佳偶?"

    许知言淡淡道:"现在朕倒觉得,若是妻不贤,子不肖,连个真心相对的人都没有,多娶几个未必是坏事。便是如今,朕也觉得这后宫太过寂寞了。"

    向来聪慧玲珑的慕容皇后顿时被什么噎住了般,盯着许知言一时说不出话来。

    许知言继续道:"朕已决定与蜀联姻。此事事关大局,耽误不得,亦马虎不得,还望皇后多多费心!"

    他说罢,起身便踏步离去。

    待他从跪地的许思颜身边走过,许思颜身体微微颤抖,却忽然高叫道:"我不娶蜀国公主!"

    许知言顿住。

    许思颜站起,向他父皇叫道:"任何与她相关的人,我都不想见,更不想娶!"

    那时,慕容依依并不知晓,许思颜所说的"她"指的是蜀国国后夏欢颜。

    她只见到许知言如受重击,然后转身,冰冷的目光扫过许思颜,凝到慕容皇后身上。

    慕容皇后蓦地站起身,神色凄楚,"皇上,我...我什么都没说过啊!"

    许知言一言不发离去。

    随即,重病。

    他的身体一直不怎么好,但从未病得那么厉害。

    无论轮不轮得到慕容依依当太子妃,她和许思颜都算定了名份。

    且男女之事,有了第一次便很容易有第二次、第三次,再有慕容皇后刻意制造机会,许思颜少年心性,遂有些把持不住,常和慕容依依双宿双栖便是意料中事。

    这日慕容依依陪着许思颜去探望父皇,恰值许知言刚刚醒转,正把周围侍从遣开,与心腹太监说话。

    因听到提及自己名字,许思颜不由顿身静听。

    "竟敢离间思颜和他生母...真是好算计!思颜是她一手养大,如今才不过一十三岁,精血未全,她也舍得下那等虎狼之药..."

    李随正劝他:"正是因为太子才一十三岁,皇上更该格外保重啊!"

    许知言的衣襟上尽是咳出来的斑斑血迹,却冷笑道:"我自会保重。我统共一个孩子,小小年纪,怎可留给有心之人摆布?"

    许思颜没有进去,悄悄带了慕容依依离开,自己思量了半天,得出的结论便是父皇和母后吵架了...

    他要慕容依依别在母后跟前别提此事,以免二人更加心生芥蒂。

    那时慕容依依已知自己今生富贵尽系于眼前少年,若是他被有心之人摆布,她也好不了,故而一口应允。

    许思颜见她温柔听话,大是欣慰,对她更是另眼相待,以至迎娶这位侧妃的礼仪规格极高,震动了大半个京城,连当时还在世的老临邛王慕容启都说,过了,过了...

    时隔九年,小小少年已经长成健壮秀颀的男子,待她依然与少时无异。太子府除了那个徒有其名的太子妃,谁又能越得过她去?

    连宫中出了那么大事,太子妃都丢了,他兀自谈笑晏晏,言道一切有他,轻轻拿嫁祸二字撇去慕容家的干系,摆明了会护住她,护住慕容家...

    慕容依依忽觉得自己当年的选择虽然冒险,但着实正确。正如张氏所说,若能生出个皇孙来,即便有那样的太子妃在,她也不用太过忧心。

    满门富贵,一世荣宠,缺的不过是一个皇孙罢了。

    拖着软绵绵的身子重新整理衣饰时,许思颜已经又回到书房,一边看书喝茶,一边召来部属询问进展。

    太子府卫尉成谕已经回来,答道:"慕容府左近街巷都已细细寻过,并未发现刺客和太子妃踪迹。"

    "慕容府内可有动静?"

    "有!据说闹贼了!"

    "对,闹贼,我们恰好追刺客到那里,遂拿了太子名帖进去相助...临邛王爷和广平侯爷都被惊动,但翻遍慕容府,并未发现太子妃。不过听闻从太子府逃走的那贼人似乎带了个女子,他们家二公子当即带人追过去,这会儿少锋兄弟也带了我们的人找过去了!"

    "嗯..."

    许思颜纳闷,沉吟道,"若是意在嫁祸慕容家,将太子妃丢在慕容府,或留下些关于慕容府的蛛丝马迹即可,把慕容府闹得鸡飞狗跳做甚?莫非有别的缘故?"

    成谕嘴角抽搐了下,禀道:"太子明断!只怕也是出于意外。"

    "嗯?"

    成谕附耳,低言了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