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四月初二,晌午,兖州刺史治所——谯郡。

    街道上行人如鲫,车轿川流不息。

    商贩叫卖声,鸡鸭啼鸣声,呼儿唤女声……汇集一起喧闹嘈杂。

    大道两旁店铺林立,里坊之间,各辟道路,与贯通各大城门的纵横各十街交错,井然有序。

    谢道韫站在北门城头,津津有味地看着这一切,一种甜蜜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

    虽然繁华热闹以及景色远远不如京师建康,但这里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朴实平凡而又真实亲切。

    最为重要的是,这是她的公公陈谦自永和八年(352年)底攻克谯郡后到现在二十多年来经营的地方。

    (在此解释一下,《尔雅.释亲》和《礼记.檀弓下》明确记载古代女子称丈夫父亲、母亲为“舅、姑”,直到唐代以后称母亲为“婆婆”,而“公公”更晚,宋代才有。此处为了大家阅读理解方便就不讲究了。)

    虽然陈谦死后有三四年的光景先后落入慕容鲜卑、氐秦手里,但一切未变,到处都留下了颍川陈氏统治时期的印记。

    现如今又是夫君陈望的地盘了。

    自从乔装改扮为军兵,跟着庾楷过了长江,又随庾楷安排的亲兵护送到谯郡,已经快一年了。

    主持兖州军政事务的陈顾对她礼敬有加,并雇佣了当地四名年轻女子做丫鬟伺候,把当年陈谦和司马熙雯居住的刺史府给了她居住。

    完全把她当做了大嫂对待,令她那颗支离破碎的心得到了极大的慰藉。

    现如今,谢道韫天天到羊昙的文学掾衙门去上班,本就聪慧善辩,神情散朗,有林下之风的她帮助羊昙修编《北归谯郡赋》和《定凉赋》,并亲自教习妇女、儿童背诵传唱。

    如此一来,陈望的光辉事迹及耿耿忠心,经各地商人,南来北往的士子们传遍了两淮地区以及长江以南。

    谯郡有位学富五车的美丽女子被当地人亲切称作“柳絮韫娘”,一时间也声名鹊起。

    柳絮,是因为她曾经把漫天飘雪形容为“未若柳絮因风起”,而被惊为举世无双的神来之笔。

    谢道韫正在和身边的丫鬟小褒说笑着指点着街面商铺和热闹景色,忽然有一刺史府的骁骑营亲兵匆匆跑上城头,来到她身边躬身施礼道:“谢女郎,京城来人了,王长史和郗别驾派我来喊您过去。”

    谢道韫心头一惊,暗忖着来找我的,会是谁呢?

    于是吩咐道:“你且回去,我稍后便到。”

    说罢,带着小褒下了城头,坐上轿子向谯郡郡衙而去。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约莫两炷香的工夫,来到郡衙门口。

    看见门口站了十几个衣甲鲜明的军兵,她认得这是建康城中六部尉的军兵服色,一种不祥的预感渐渐笼罩上了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