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秋日明媚,金风送爽,天空蔚蓝,白云悠悠。

    建康士子、百姓在台城东的青溪之畔沿途围观,拥挤不堪,箪食壶浆,相送王师。

    无数鲜花、花球、水果,向帅旗下的陈望身上、马上扔来,令他应接不暇,只得左右抱拳拱手,笑脸答谢少女、美妇们的好意。

    陈望率领着准岳父王蕴调拨的五千精锐大晋子弟兵,乘战船二十艘出秦淮河,横渡长江,于次日下午到达了历阳郡。

    南中郎将、历阳太守江卣早已恭候在江边,下船后,陈望命兖州司马柏华安排军兵于历阳西城门外扎营,随着江卣一起进了城。

    进了历阳郡衙后,陈望屏退了左右,只留下了江卣。

    陈望看着常年操劳于江北后勤给养供应的江卣,不免心中有些难过,他沉声道:“叔父,此次出征我给您带来一个副手,也是我的同窗,名叫庾楷,乃庾太尉之孙。”

    “哦……”江卣手抚着稀疏的山羊胡,眯眼道:“长公子这是……”

    “实不相瞒,我有意让庾楷日后接您的班,还望您尽心培养,”陈望直言不讳地接着道:“当然,他何时能胜任此职,全凭叔父大人决定,我不催您。”

    “这……”江卣有些意外地沉吟着道:“长公子是觉得我老迈昏聩了,还是有失职失察之处?”

    陈望心道,他这是误会我了,看来对古人说话还得讲究个含蓄二字才好。

    于是脸上浮起了笑意,但语气里却是多了一份真诚之意,他温言道:“叔父,您误会了,侄儿前来兖州非常需要你们这些父亲旧部的协助,但你们大多都已在江北军中效力十数载,年龄、身体都不比从前,侄儿想调你们回建康,一来是回京尽享荣华富贵,二来是助我在朝中多几分话语权,以免被奸佞之臣构陷。”

    江卣闻言,面色缓和了下来,颔首道:“长公子之意我不是不知,只是在一个地方一个职位上待久了,难免有不舍之情,还望见谅,这……庾楷是可塑之才吗?将来让他掌管江北十数万大军和二百万民众的生计,你可放心?”

    “唉!”陈望叹息道:“最令我放心的自然是叔父您,但总要得有接替之人,庾楷出自高门庾氏,家财万贯,自小锦衣玉食,肥马轻裘,不瞒叔父您说,若是掌管钱粮之事给我两个人让我选择,另一个是出身寒门,自小节衣缩食,寒窗苦读,品学兼优之人,我定当选择庾楷。”

    “哦?”江卣微微一怔,此番言论他还是第一次听说,蹙眉问道:“这是为何?”

    “越是贫苦出身的人,在巨大财富面前,在自认为不易被察觉的机会面前,越容易改柯易节,”说完,陈望笑了笑,怕江卣误会,解释道:“当然,这里说的是个概率问题,而不是代表所有。”

    江卣思忖了片刻,心中叹服不已,躬身施礼道:“长公子知人善任,所见甚是,正所谓‘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若是将寒门子弟安排在其他职位上或许能有所成就,若是跌倒在钱粮之上,那就太可惜了。”

    “嗯,寒门子弟最合适的职位就是在督察和谏议方面,常常会出千古诤臣,也是检验主官或者陛下的一面镜子。”陈望点头继续道:“《吴子·治兵》说,教战之令,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强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养,智者为谋主。吴起在这里讲的短者怎样、长者怎样等是从教练作战之法令角度来讲的其实这里隐含着一些用人之道就是因势用人的问题,即根据人才个人特点用之或让持矛戟或让持弓弩等。这与刘邦的因势用人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用人一定要灵活把握好“势”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分配任务,使下属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把工作做到最好。”

    “高见啊,长公子!”江卣再次施礼道:“卑职一定会尽心竭力,辅助和培养庾楷,令他成为将来萧何、荀彧之类的一代干吏名臣。”

    “哈哈,叔父,您把他们培养成下一个江卣,侄儿就感激不尽了!”

    “哦?”江卣微微错愕,又爽朗地大笑起来,“哈哈,长公子言重了,言重了,哈哈哈……”

    陈望放下心来,端起茶盏,呷了一口,微笑道:“叔父,好久没来历阳了,是不是该吃晚餐了?”

    江卣一拍脑门,猛然醒悟,“哎呀,恕罪,恕罪,我早已经安排妥当,这就上饭。”

    说罢,向中堂下大喊道:“吩咐厨下,赶紧上饭。”

    陈望这才将庾楷等人唤上中堂,一一向江卣做了介绍。

    江卣也算是一代名臣,兢兢业业,从无纰漏,大家慕名已久,纷纷躬身施礼。

    因为陈望早已提出了禁酒令,所以晚餐很快吃完,撤下饭碗后,大家进入了正题。

    陈望率先下令道:“此次奉诏北伐,第一站本来要去寿阳,但刺史行辕皆在庐江,只能绕道先去,江太守,明日请将五万大军之粮草用度直接发送至寿阳,按三月时日计算。”

    江卣在座榻中躬身答道:“卑职遵命,按一日一名军兵至少一斤粮计算,一月为三十斤,三月为九十斤,合一石粮左右,五万大军三个月需粮十五万旦,另加草料五万石,不知可否够用?”

    众人皆为惊叹,江卣如数家珍,对答如流。

    陈望满意地点了点头道:“我军多为步兵,足够了,十日内可否送到?”

    “寻常时间应为半个月,若多征调民夫,也在十二、三日之内。”江卣答道。

    陈望蹙眉,边思忖着边道:“还是十日吧,江太守,兵贵神速,此次我在庐江可能只待一晚,第二日即发兵寿阳,赶在王猛所部布防淮水之前发起总攻。”

    江卣神色有些为难,抚着山羊胡子沉思了半晌,点头道:“卑职尽力。”

    陈望看向郗恢下令道:“道胤,你即刻派一队快马赶赴庐江报与左卫将军陈安,令其点起五万精兵,待三日后我到庐江,次日晨发兵寿阳。”

    郗恢站起身来,躬身施礼道:“卑职遵命!”

    陈望再下令,“瑗度,你派人,哦不,你亲自率一队快马明日晨赶往寿阳,命徐元喜打造战船并征调民船,供大晋渡淮水使用,切记不要声张,以防对岸氐秦哨探。”

    “卑职遵命!”谢琰也起身领命。

    陈望对剩下的人道:“大家早些歇息,于明日卯时起床用饭,卯时中出发!”

    “末将、卑职遵命!”众人一起起身答道。

    说完,除了庾楷之外,都退出了郡衙。

    陈望再次向江卣躬身道:“叔父,今夜我就在城外军营中住宿,明日不必相送,您调度粮草明早出发一定很忙。”

    江卣还礼道:“长公子请放心,卑职当不辱使命,我一直对属下军兵教诲,前线流血我们流汗,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陈望心中感动,转头对身后的庾楷沉声道:“迅文,你好好向江太守请教,这可是金玉良言,话虽如此,有些事儿也非人力所及,多少军兵民夫为了按时送达前线粮草死在路上,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就是江太守的写照啊。”

    庾楷躬身施礼道:“末将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