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太姥姥!”

    “谢谢太姥姥!”

    顾苓依和顾嘉儿连惊带喜,跑进屋子里,一人一边靠到太姥姥的膝边。

    门外。

    顾彦直勾勾地看着两幅婚书,眼神复杂。

    婚书的内容是一样的。

    但是最重要的夫妻落款,一个是路满和顾苓依,一个是路满和顾嘉儿。

    聊着聊着,顾彦说了一句:“看起来私下里就没少琢磨过结婚的事。”

    顾彦和闻艺对视,这倒是个没想过的排场。

    路满耸耸肩,说道:“我们那天就包一两辆大的公交车,就当设置个村里到城区的专线,车座上再多放点喜糖或者小礼物,能把亲戚们乐得比坐豪车高兴多了。”

    过了一阵,路满等在外面,就见顾彦出来,给他打眼神,一起去搀扶两位姥姥:“小路,进屋,给三位长辈行个礼。”

    顾嘉儿顿时白了一眼路满,小声嘀咕:“那可不是嘛,这家伙,不知道慢慢谋划了好几年,心里期待过千万遍了。”

    “小路这孩子,对事儿挺上心的。”

    传统的思想里,接亲路上不整出点像模像样的阵仗,怎么体现新郎家对新娘的重视,婚礼又怎么风光得起来?

    “村里不太好摆布景了,我们想把拜堂的地方搭好一点。”

    顾彦侧头看了下闻艺,发现妻子也在低头思考着其中的可行性。

    “可总该要有车队的啊——要不,学学新闻上的?两家邻居结婚挨得近,男方的车队绕着市区跑了一圈,再转回家里来?”

    “我看行,伙计。”

    “迎亲接亲是个大事,我们两家现在挨得太近了。”

    这是他聊起婚事的事情时,第一次除了顾苓依外,还提到了顾嘉儿。

    顾彦看着路满起身,也上前去帮他扑打了两下膝盖上沾的尘土和棉絮。

    路卫华这时候说道:“有些亲戚确实是这样,咱们包两辆公交车,他们还寻思咱们多厉害、多有关系,交通局都能被咱们调动来呢。”

    “苓依到时候穿中式的龙凤褂,可以雇一队同样中式风格的八抬大轿,加上一些随从团队。”

    但是细想一下,好像也不错,更有中式的韵味,也更加体现喜庆。

    “公交车是可以私人租的,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

    听到自家妈妈的话,顾苓依和顾嘉儿都思有所想,分别看看路满。

    路满看了看顾彦,这位沧桑了许多的老丈人,几次伸手想摸兜里的香烟,犹豫再三,他还是没拿出来,只是叹出一口气,定定地眺望村子的远处……

    “行了,回去再好好裱裱婚书,挂你们的小家里吧。”

    “要不,早上接到老家村里拜堂?这样就用上车队了。”

    “那也好,车队照常准备。”

    路卫华和柳静无奈地在一边插不上话,自家儿子娶亲,还要麻烦老丈人家出车,虽然说出去也是岳父母没把他当做外人,但是路家亲戚这边,保不准会有那种半生不熟的七姑八婆嚼碎嘴。

    “没什么!爸爸,你们继续聊!”

    “但是她砸你用的是婚书,你们太姥姥年纪大了,也不避讳什么,这就是她绣的最后两幅婚书了。”

    “太姥姥砸疼你,是因为她也心疼两位重孙女。”

    直到路满和顾苓依又抽空从沪市回来,当面听父母们家长里短说完其中曲折,他不禁笑笑:“爸爸妈妈们也是关心则乱了,涉及到自己家里的事儿,不太好缕出个清楚名目。要不这样,我和苓依想个折中的提案,你们点头或者摇头?”

    他和顾苓依顾嘉儿出去约了顿饭,同时闲聊接亲的事儿,仅仅一个小时后,他们三人回来,拿出了他们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