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天一大早,公孙良就赶到了贾正玉的办公室,向他汇报昨天晚上他和郑直两人共同策划的对付司马正的方案:胡善义在生物公司担任销售部副经理的时候,由他经手的五十多万的货款至今还没有收回,就此,可以让公安局经济警察支队以涉嫌诈骗或贪污的罪名,将胡善义抓起来,先断司马正的臂膀,然后,由国税局以接到群众举报正大公司有偷漏税的嫌疑对正大公司的纳税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正常情况下,正大公司一定会偷漏税的,因为在中国,不存在偷漏税的民营企业凤毛麟角,这样,就可以涉嫌偷漏税的罪名将司马正逮捕,这一计,就叫“以攻为守”。

“这样一来,他司马就是长着九头六臂,也没有能力再和我们较劲了。”公孙良得意洋洋。

“不行,这样会进一步激化矛盾。”贾正玉却一口否认了“以攻为守”的计划,“最好的办法是和他协商,争取让他自愿的放弃告状或者走访,这样,才能彻底平息矛盾,不留后患。”

“可是……”

“没有可是,就这样,我不想把矛盾搞激化了,这样对谁都不好,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不能采取这种极端的手段。你们再想想其他办法。”贾正玉的口气不容置疑。

没有贾正玉的支持,“以攻为守”的计划就难以实行,因为只有贾正玉才有能力调动公安局和国税局。

公孙良只好悻悻然的回到了公司,见到了正在沉思的林晓蕙,问她想到了什么办法没有,林晓蕙摇摇头。

这边正在绞进脑汁,思谋对策,犹豫不决的时候,司马正却再次开gong射出了一支利箭。

司马正和胡善义将举报信送到反贪局,自认为反贪局一定会立案查处公孙良。两人回到公司,就等好消息传来。不料,最终等来的消息却让他们大失所望。

当天下午,反贪局马建飞科长用电话告知了司马正,经领导们研究,认为他们在控告信里所反映的问题,并没有构成既成事实,所以,不具备立案条件,因此,反贪局决定不予立案。

司马正不甘心就此罢手,他愤怒的质问马建文:“难道你们公检法就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将巨额国有资产装进自己的腰包而不管吗?”

马建文好言相劝,并向司马正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如果你认为公孙良等人的股权有问题,你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法院依法确认他们在生物公司的真实出资情况。”

马建文的建议,提醒了司马正,他找来胡善义,两人一商量,当即决定向法院提出诉讼。

很快,代理律师也到位了。只要有代理费,何乐而不为?

在司马正的催促下,代理律师雷厉风行,第二天一上班,就一纸诉状将公孙良等人告上了法庭,请求法庭依法确认公孙良林晓蕙等人的在生物公司的真实出资为50万元,其余股份为国有资产和其他股东的资产。

且说海东市法院立案庭人员收到司马正代理律师递上来的诉状之后,立即找立案庭庭长陈明延签字立案,这陈明延一看,起诉人是司马正,被起诉者是公孙良林晓蕙陈辉等人,当即将案卷压了下来。

原来,这陈明延正是陈辉的堂兄,关系亲密,现在看见有人起诉他,怎么能不上急?

陈明延打电话给陈辉,把司马正起诉他们的事情说了,要陈辉赶紧找公孙良等人商量对策,最好的办法是找上边领导做工作,把案子撤了。

陈明延说,他只能将案卷暂压几天,时间长了恐怕不行,如果一旦立了案,来到审判程序,麻烦可就大了。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陈明延加重了语气,“即便市法院不予立案,他们也可以到上一级法院起诉,那时候,你们怎么办?所以,你们要想个万全之策才行啊。”

陈辉接完堂兄的电话,不敢怠慢,立即找到公孙良,将司马正向法院告他们的事情说了,并把堂兄陈明延的意见转告给公孙良。

公孙良急忙将林晓蕙,郑直召集到办公室,商讨对策。

几个人商量了一番,觉得此事非贾正玉出马不可。

公孙良和林晓蕙马不停蹄,很快就来到了贾正玉的办公室。为了促使贾正玉下决心惩治一下司马正,公孙良还虚构了他亲自登门拜访司马正的情节。

“我说我是代表贾市长来找你的,可他根本就不当回事,说什么就是天王老子来了,我也不管!”公孙良一本正经的说。

好大的胆子!贾正玉无法理解司马正何以如此不依不饶。他在办公室里来回的踱着步,思谋着对策。

公孙良和林晓蕙两人四只眼睛就像钟摆一样,随着贾正玉晃动的身体来回的转动着。

万全之策?万全之策就是让他们从今之后再也不走访,不检举,不起诉!

贾正玉终于停住了踱步,他长吁一声,说:“罢了罢了,我本来是想给他个思考的机会,不想让他一条道走到黑,没想到他冥顽不化,执意要给我个难堪,看来,他是不到黄河不死心了,那好吧,为了海东市的安定团结,为了海东生物公司的发展壮大,为了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我只好采取断然措施了!”

贾正玉就像是坐在爱达山峰ding上的宙斯天神,伸手将希腊人射向特洛伊城的利箭轻轻接住,然后,将利箭射向了希腊人。

司马正做梦想不会想到,他射出去的利箭,却突然调转方向,飞向他的心脏!

贾正玉找到亲家王清文,要他和法院的领导打个招呼,凡是有关生物公司的案件一律不得立案,因为生物公司已经和南海集团签订了合作合同,现在正是合同落实阶段,是特殊时期,哪怕是出现了一点纰漏,也会影响和同的落实的。

王清文深知其中利害关系,为了稳妥起见,他和贾正玉两人亲自跑了一趟法院,当面向法院领导做出了安排。

政法委书记和副市长亲自过问,可见事情的重要性,法院领导岂有不从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