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终于等到人都散了,陆乘风才回到家里,生火做饭。

    他跟刚才他跟众人讲的,确确实实是真话,但不是全部。

    他跟李友德商量的时候,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考虑。

    陆乘风已经跟技术科的人员,将自行车分解成了每一个部件,

    这里面,是否所有的部件,都要由自己来生产,这里有一个认识上的分水岭。

    这个年代,企业追求的是大而全,恨不得一个产品上的每个螺丝,都是自己生产出来的。

    而陆乘风的观念呢,却是想着,要充分利用轧钢厂,原有的技术能力,

    把能够让轧钢厂生产的部件,全部都让轧钢厂来生产。

    道理非常简单,如果放在自行车分厂生产的话,

    一个是这些生产设备,是一项非常大的投入,有些不一定立刻能买到。

    另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是,现在找不到那么多熟练的技术工人。

    招收不懂的人来,一点一点培训,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上岗,

    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生产出自己的产品来了。

    李友德本想从外面调技术工人来的,

    可是,现在国内所有的工厂里,真正的技术工人都是缺乏的。

    那都是靠时间的累积,和产品的报废,一点点的磨砺出来的,

    真正的,好的技术工人,在每个工厂,那都是宝贝疙瘩。

    想想易中海,在轧钢厂的地位就明白了。

    所以,

    陆乘风的想法,就像后世一样,立足于外包,

    自己主要干的就是组装。

    当然,

    变速齿轮钢的冶炼,那是肯定要自己干的。

    到时由自行车分厂提供原材料,由轧钢厂生产,切削下来的原材料都得回收回来。

    这样确保不泄露核心机密。

    而且,

    轧钢厂这边,本身工作量并不没有达到饱和,

    让轧钢厂成为自行车分厂的外包厂,也是能够胜任的。

    他把想法跟李友德一讨论,李有德马上就明白其中的妙处了,

    以李有德的野心,他更多的想到的是,

    未来,正好可以吃掉,轧钢厂里给自行车分厂加工的那些车间。

    两个贱人说到妙处,高兴地奸笑了好一阵子。

    另一方面,自行车分厂招的,都是轧钢厂工人的子弟,

    可以想想看,他们的父母在轧钢厂给自行车分厂干活,能不尽心尽力吗?那可是涉及到自己孩子的饭碗。

    所以

    这第一批的一千个工作名额里面,

    未来可能给自行车分厂外包加工,的那些车间的工人子弟要优先录用。

    陆乘风的心思是很歹毒的,

    李有德听完这个连环扣的想法,不禁拍案叫绝。

    陆乘风吃完晚饭。喝着茶水,悠闲地想着事情的时候。

    敲门声响了,

    陆乘风不禁摇头,肯定又是那些想来走门子的,

    这么晚了,不送礼,老子绝对不办事,呵呵。

    打开门,一看居然是闫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