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1932年,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在杭州成立,它是我国组建的第一支空军。

    当时的学校聘请美国教师执教,对招收的学员有严格要求:年龄18~24岁,学历要高中以上。

    那个年代,普通人是上不起学,能读到高中的孩子,家里都是非富即贵。

    除此之外,在身体素质上还有严格的要求。

    就这样,能达标的年轻人不是世家子弟、将门之后,就是归国华侨。

    与现在享乐的官二代、富二代不一样,当时的他们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站了出来,成为了空军的主要力量。

    来自侯官林氏的林恒便是其一。

    林恒是林徽因的亲弟弟,1935年,也就是19岁的时候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

    同年一二九运动爆发,正在清华读书的林恒得知中央航校正在对外招生,毅然放弃学业报考并成为中央航校的第十期学员。

    1940年,林恒从学校毕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空军飞行员。

    毕业时,他申请到当时最危险的成都执行任务。

    次年的3月14日,日本再次对成都发动空袭。

    林恒驾机迎战,最终因寡不敌众而壮烈牺牲。

    年仅25岁。

    这样的事迹在当时很寻常,因为飞行员的紧缺加上战斗机也远远落后日本,一名飞行员的平均寿命不到6个月。

    沈崇诲,江苏江宁人,中央航校二期学员,牺牲于上海空战,年仅26岁。

    陈怀民,江苏镇江人,中央航校二期学员,牺牲于武汉空战,年仅22岁。

    周志开,河北唐山人,中央航校七期学员,侦查敌情时遇袭,年仅24岁。

    闫海文,辽宁北镇人,中央航校六期学员,牺牲于上海空战,年仅21岁。

    临死前,他大声喊道:“中国绝无被俘之空军!”

    从抗战前夕到战争结束,中央航校共毕业1700余人,仅有2人存活。

    牺牲时的平均年龄也只有23岁。

    “风云际会壮士飞,誓死报国不生还。”

    正如航校毕业照两侧的这副对联,他们用生命去兑现自己的誓言。

    我们有什么资格去替先辈原谅日本人呢?

    “林氏一族,满门忠烈。”

    唐导叹息道:“可以不喜欢林徽因,但是真的不能乱黑她。”

    陈灏也深深动容,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故事不少人都知道,但林氏子弟在近代的牺牲,恐怕真没几个网友知道。

    “25岁,那跟我同龄了。”他轻声说着,再次看向林觉民的铜像,眼神里充满着敬意。

    “无论是林觉民、林恒还是其他壮烈牺牲的先烈们,都是我们中国近代史上一颗颗耀眼的星辰,他们的光芒永远不会熄灭。”

    人文景点不如自然景观可以直观得欣赏,但这或许就是人文景点的魅力,可以让你以另一种方式重新认识历史教科书上的人物。

    故居名为冰心故居,实则大部分都为林觉民的事迹展览,只有庭院的一小部分在介绍冰心。

    书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