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传说当时的泉州巨富黄守恭梦见桑树长出莲花,于是舍去桑园改建寺庙,取名为莲花寺。”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的时候,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年号为名,于是莲花寺在这一年更名为开元寺。”

    听着讲解员的介绍,陈灏对自己现在所处的这座寺庙也多了不少了解。

    倒是出来旅游,时常能听到许多读书时期课本里的历史人物。

    而且通过这种方式,比从书本上的信息获取更生动。

    或许,这就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来意吧?

    比如这位唐玄宗李隆基,可能不少人都不陌生。

    这位早些年也是个励精图治的明君,但是到了晚年反倒逐渐昏庸,杀了自己的三个儿子,还强娶自己的儿媳,也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杨贵妃。

    杨贵妃本是寿王妃,是他的儿媳,为了娶到杨玉环,唐玄宗想方设法,先让杨玉环做女道士,就像当年他爷爷李治娶到武则天一样,把贵妃娶进了宫。

    不得不说唐朝的皇帝似乎都有两个传统:一个是杀子弑父,另一个是感情混乱。

    武则天是唐高宗小妈,杨贵妃是唐玄宗儿媳。

    唐朝的开放属实比现代还要前卫……

    “开元寺是我们福建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迄今有1337年的历史,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是它的一对石塔。”

    讲解员也是陈灏花钱请的,此刻她指着两个石塔介绍道:

    “东边这个为镇国塔,高48.27米;西边这个为仁寿塔,高45.06米。东、西两塔是我国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对宋代石塔,代表了13世纪中国石构建筑技艺的最高水平。”

    “1604年泉州经过一场8级地震,东西两塔仍然屹立不倒,于是当地有句老话:

    「做人站着要如东西塔,躺着要像洛阳桥」。”

    “这也代表泉州人顶天立地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气概。”

    陈灏往两座石塔的位置眺望过去,昨天晚上去八芳林的时候没太看清,现在看得极为清晰。(开元寺图)

    泉州古城一带是以前老城区,为了保护建筑并没有大肆建高楼大厦,所以东西塔看起来格外高大。

    “这石塔看起来就很古朴啊,历史应该很悠久吧?”陈灏感慨道。

    讲解员笑道:“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东西二塔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一千多年的历史啊。”陈灏不由地有些自豪。

    这就是泱泱华夏的底蕴,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至今的国家。

    这只是泉州,还没有来到南京、西安、杭州、北京、洛阳、开封等古代着名城市,一座寺庙和两座石塔就已见证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变化。

    见陈灏对东西二塔很感兴趣,讲解员便领着陈灏二人参观东西二塔并详细讲解一番,然后来到天王殿。

    殿内有个有个对联很出名,在陈灏等人到达的时候,已然有不少游客围在那里拍照、聊天。

    顺着讲解员的手势望去,能清晰看到左右对联上的文字。

    “此地古称佛国,满城皆是圣人。”(图)

    陈灏念了出声,然后耳旁响起讲解员的解说。

    “这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由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的。”

    一旁人比较多,讲解员便寻了个靠近的地方,继续道:“相传开元寺全盛时,有众数千,海内外硕德高僧,常云集于此,故泉州素有泉南佛国之誉,这是上句古称佛国之由来。

    而自宋室南迁,全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转移,泉州人才辈出,有宋一代,中进士的就有八百六十二人,可见人文之盛,这是下联满街圣人的根据。”

    “朱熹不就是那个娶尼姑、睡儿媳的伪君子吗?”

    一道声音不小,语气中充满不屑的声音在近处响起。

    寻着声音望过去,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一旁还有个同龄的女生。

    “一个能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家伙,能是什么好东西?”

    这两句话一句比一句招黑,见不少人目光打了过来,男生的女伴连忙拉着对方走了出去。

    陈灏一旁的讲解员脸色尴尬,带着二人继续往前走。

    等两人走出殿内的时候,陈灏忽然想起刚刚那男生的两句狂言,对顾南溪好奇道:“朱熹我记得不是南宋理学大师,和二程并称程朱理学吗?”

    “真的如那个男的所说吗?”

    顾南溪是高材生,加上肚子里墨水多,肯定知道属不属实。

    “当然不是。”顾南溪摇摇头,秀眉微微皱起。

    陈灏又问:“那是野史?”

    “这也不是,史书上是有记载的。”

    顾南溪眉头越皱越深,思考了片刻,缓缓道:“这件事情出自《宋史》卷三十七:“监察御史沈继祖劾朱熹,诏落熹秘阁修撰,罢宫观。”

    “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熹十大罪状,其中就包括朱熹曾引诱两个尼姑作侍妾,出去做官时还带在身边招摇过市;朱熹家中的儿媳则在丈夫死后还怀上了孕……”

    “这其实是一起政治事件,也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庆元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