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多次参加媒体举办的活动,让韩鲲鹏尝到甜头。

    进入写作瓶颈期的他,更是一点素材也没有。

    天天身边围着这么几个人,生活也是非常的单调。

    韩鲲鹏发现《辽南晨报》官方网站上面有个论坛栏目,网友经常在上面畅所欲言,他也有幸参加该栏目组织的几次线下活动。

    年轻人聚在一起,不同的圈子,给韩鲲鹏的生活带来了乐趣,也丰富了他的业余文化生活。

    参加网站举办的线下活动,韩鲲鹏都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以“春笋”的网名在网络论坛里留下自己的“蛛丝马迹”。

    “写得太好啦!”

    “油菜!”

    “原来是春笋的大作,棒!”

    ……

    韩鲲鹏的才华很快得到大家的认可。

    略感遗憾的是,韩鲲鹏生活在滨海新区,而其他网友大部分都是居住在市内,大家在网络上交流可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可是一组织活动,韩鲲鹏就要起早贪黑地前往市内。

    时间一长,韩鲲鹏的体力就有点吃不消,他就琢磨着在家附近有没有这样的组织。

    “滨海时空论坛”就映入他的眼帘。

    在这个论坛上,韩鲲鹏都是处于潜水的状态。

    论坛上发布的每条信息,他都是非常关注。

    既有谈天说地的版块,也有小城故事,其中有个时空网络义工队在这个网络组织里面算是最有影响力的。

    每次活动结束时,网友们都会在这上面发布活动总结和照片。

    大家一个笑意盈盈地站在一起包饺子,给福利院的老人理发,韩鲲鹏也被大家的这种情绪感染,就参加到这种活动中。

    既可以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还可以做些好事,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参加活动都是些老队友,对于这么个新人,大家也是不冷不热。

    既不会包饺子,又不会理发,在义工队长的安排下,韩鲲鹏就负责将大家包好的饺子送到厨房里面。

    回到家里,韩鲲鹏就将第一次参加义工活动感受的文章发到论坛上面。

    “这是谁写的?”

    “好有才呀。”

    “春笋是个才子。”

    ……

    这条活动感受,在论坛里面炸了锅,“春笋”的身份再次引发大家的好奇。

    很快,韩鲲鹏的这条帖子就被管理员加成精华,大家也都纷纷为他点赞喝彩。

    一炮打响,韩鲲鹏就成了义工队里的香饽饽人物,每次参加活动时,队友们都会对他忍不住地赞美几句,而他在队里面的工作,也立即由饺子运输工变成了宣传员。

    以后工作,他就负责拍照,再在网上发布活动总结。

    早晨上班,在车站等车的时候,一位年轻的女孩对他说:“今天在报纸上有你的文章。”

    原本就有些近视的韩鲲鹏并没有看清楚对方的面孔。

    “谢谢你的关注。”

    此后,在参加义工活动时,他才认识这个女孩,她叫何念美,与韩鲲鹏不相上下的年龄,倒是有些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