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这批货不算多,但爷爷奶奶可是半粒米饭都舍不得浪费的人,他们怎么肯眼睁睁看着这批货被淹,爷爷急得把货物往肩上一扛就要上楼,沉甸甸的重量压得他身形佝偻,没走出两步便一个趔趄,差点摔倒。

    奶奶赶紧上前扶住,让爷爷把东西放下,她跟他一人抬一边。爷爷说这样不好走,还是他直接扛上去更快。

    秦立在一旁看得很着急,爷爷这一年68岁,奶奶64岁,都是一把老骨头,哪能干这种重活?

    想起上一世,秦立大概五六年级时,由于从小营养很好,长得挺结实,爷爷有时会使唤他帮着搬货,搬完了会夸他乖,还给他零花钱。

    秦立现在才意识到自己是有多不懂事。

    现在,他不在乎什么零花钱,可他想帮忙却帮不上。

    他才4岁,一件货物往他身上一搁能当场压扁他。

    爷爷才将一件货物搬上二楼,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可他不敢多歇,噌噌噌下楼就要继续,奶奶看爷爷这样,当即打算跟着动手,爷爷拦住她,说她这身子骨就别干重活了。

    秦立这才猛然想起,奶奶这时的身体其实已经不太好了,她后来百病缠身,很大原因是她六十多岁时做了一场大手术。

    手术对于高龄人士,本身就是一场重创。

    奶奶对待自己的健康状况,秉持了旧时代过来人应有的传统美德:讳疾忌医,不当回事。

    奶奶后来跟秦立提过,在那场手术前,她早就时不时隐约感到不舒服,估摸着自己的身体可能有点问题,但家里事赶事,秦志国和严兰珍夫妻俩各忙各的,两个孩子都要人带,后来小夫妻俩离婚,秦立太小,她更是抽不开身。

    总之,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让奶奶认为还不是时候、没有时间去关注自己的身体。

    硬是拖到不能再拖,才进了医院。

    一进医院,才发现病情严重到必须做手术。

    秦立绞尽脑汁地回想,奶奶那场手术,他记得是自己还挺小的时候……小学二年级?一年级?

    完了,记不清了。

    只记得,那场手术似乎风险不小。

    证据就是,秦立脑海深处清晰地刻印着一个场景。

    洁白的病房里,形容憔悴的奶奶坐在病床上,用枯瘦的手握着秦立的小手,虚弱地问秦立:“小立啊,奶奶要是熬不过这一回,你可怎么办啊?”

    秦立当时眼眶就红了,天花板仿佛悬空在头顶上方,随时会崩塌。

    他那时已经明白奶奶那句“熬不过这一回”是什么意思。

    死亡。

    秦立憋了半天,试图不让眼泪落下,好像不哭出来,他就没有认输。

    在奶奶长久的注视下,秦立的声音非常非常低,哽咽着出声:“奶奶会没事的。”

    那时年幼的他,拒绝承认这个世界有死亡的存在。

    好在,老天爷还算慷慨。

    奶奶挺过了这次手术,那之后一直活到了2023年,享年93岁。

    代价就是,之后二三十年间,奶奶再也无法正常排便。

    后来秦立才知道,那个手术叫造瘘术。

    通俗点说,就是把某一段病变的肠子切掉,在肚皮上切一个口,从此以后粪便就从这里拉出来。

    很难想象,一个人以这种状态生活几十年,是什么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