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林思月突然察觉道,她自诩一名接受了现代教育的年轻人,在思维上反而比古人要来得古板。

  空有一身的知识,侥幸重活了一次,好像也没有多大的建树。

  之前她一直以为只要有技术,能推广,就能创造工作岗位,甚至是好的工作条件与环境。这次出头解决病症,也是因为自家兄长在安州的缘故。

  她想,也许她不用纠结什么阵营之类的事,只要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就行了?为何要拘泥于外部的条件和别人的看法?

  林思月依稀记得,她刚来安州时,这座城市的样子。不久之后,她竟能在空闲时,在街道上行走,看看街边摊贩上新奇的东西。

  林思源最近很忙碌,可即使遇到了难题,他也不会对自己和嫂子诉说。

  “这不是你们该管的事情。”他叹了口气,坚定道:“我会尽力护你们周全。”

  她走在安州的街道上,看着铺子里摆着的果脯,竟也伤感起来。

  不管明天会发生什么,今天还是要努力活着。即使知道可能会燃起战火,也要忙完手上的活计,先解决生计要紧。

  不是所有的人可以去外地投亲,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够出城的银两。大多数人,终究还是懵懵懂懂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努力地,盲目地维持着生活。

  相比农业知识而言,武器,科技等其他实用性的东西也许才是他们想要的。

  “我作为一个在这里有了家庭关系的人,一直以不想连累家人为由,将自己龟缩起来。即使有了稳妥的法子也不敢做。就怕特立独行和这时候的人不一样。”

  “但是,终究,再这样继续下去的话,我可能究其一生也无法为这个时代带来什么。想法变成现实的过程中,确实是有很多阻力。而我不能因为惧怕而停滞不前。”

  想通了之后,她便同兄长说,自己会留下来。

  林思源却不同意:“如今疫症已解,后续也有安州城的好几位大夫在。你若想让我放心,就帮我带着你嫂子回都城去。”

  安州多山地,一是交通不行,二是没有找到多产的耕作方式。

  在了解安州的情况之后,林思月颇为后悔,她应该早点来安州的,起码那时候,要比现在的情形好上许多。

  林思源来安州赴任的时候,她才十岁,林母看得紧,那时候林母天天教她怎么打理家宅内外。别说让她来安州了,就是出个门也大多不被允许。

  她那时候有隐晦地在信中提及一些,可就安州如今的情况来看,林思源并没有在意。

  林思月叹了口气,和嫂子一起坐上了回都城的马车,走之前,她给林思源留了封信。

  嫂子王氏用帕子拭干泪水,似是为了转移注意力,她问道:“思月在留给你兄长的信中,都写了些什么?”

  林思月笑了笑:“嫂子,没什么,就是写了一些防治疫病的东西。”

  实际上,当然不止如此了。她担心兄长,是以留了一份萧景让会感兴趣的东西。希望在危急时刻,能派得上用场。

  当然,她也希望这份东西永远都派不上用场。

  远离了安州,就好像远离了烦恼的源头。但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她看不见并不代表着不会发生。

  “担心死我了,我每天都算着日子,就盼着你们回来呢!”林母见到她们很是高兴,她对林思月没有责怪,反而说:“多亏思月去了,要不然你大哥他。。。”

  林母哽咽道:“只是苦了你大哥了。”

  林思月早已接受了林母的这种“偏心”,她抱起了穿得像颗圆球的安安:“安安想不想姑母?”

  “安安想娘亲。”说罢便在她怀里挣扎着要王氏抱。

  林母在一旁道:“安安只想娘亲,不想爹爹啊?”

  见安安纠结着的小脸,林思月出言打了圆场:“外头天冷,还是先进去吧。”

  青青将庄子上的事情打理得很好,她查看着青青记载下的简易的账目,边问庄子的情况。

  豆制品和冬季难得有的青叶菜卖得不错,基本上能维持农庄上的开支,还能结余一些用到书院上。

  都城里头的好几家私塾不知道从哪里得知黑板与粉笔的事,还想要上门采买,也许是书院里头的孩子回去闲谈传出去的。

  青青不敢自己做主,只说要等小姐回来才能商讨。

  林思月略作思索道:“正好咱们在都城的摊子不是让赵五那几个孩子帮忙看着的吗?麻烦他们明日再去的话,帮我们带个口信就是了。”

  赵五是那几位游侠的头头。他们早上去摊子上忙碌,下午则是要到希望书院上启蒙课的。

  其实,林思月手里握着很多可但以发家致富的技术手段。

  但面对几位教书育人的老者,林思月却想了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