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但来自蝙蝠侠的守护不是没有条件。约定之一,是再无隐瞒。

    不算意外的结果。被当面拆穿的一刻,莱纳三人多少料到了自己可能并不好走的未来。不论他们为什么置身事外,又为什么留下暗示,事到如今仅存的选项似乎也只有全力配合调查。

    菲尼克斯家人的信息蝙蝠负责去搜集,查尔斯则将动用在变种人界的人脉打探马拉尼亚布里亚实验的详情,而他们只需在适当的时机予以配合。说直白些,随叫随到。这个任务被派给了莱纳。如同她和谢尔盖联手出卖尼尔,这一次换她被两位男士联手出卖。

    至于贝鲁西斯,查尔斯说由他和汉克负责送回。听起来是最合理的方法。距离贝鲁西斯夺窗而走已过了大半夜,无论莱纳用何种借口在何处找到他都显得太过机缘巧合,尤其考虑到她的通讯在整个过程中处于中断的前提下。贝鲁西斯前后有多次展现过激反应,异常的脑电波被变种人领袖察觉,及时赶到并救下危险下的他,无可厚非。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更了解变种人的是变种人自身,这一论点终归成立。

    等到谈妥已差不多天明。几路人马各自小憩了一段时间,又重新投入工作。

    当查尔斯如约带着汉克和贝鲁西斯现身医大,几乎引来了所有相干不相干科室的围观。不知是谁喊了声“x教授”,这一大名鼎鼎的称号立刻在大楼里传播开,影响不低于人气明星宣布开唱后的实时流量。

    大战之后的贝鲁西斯添了不少新伤。汉克已为他上过药,看起来仍触目惊心。查尔斯和凯勒教授交谈的时候,研究员给贝鲁西斯做了简单测试。他很快乏了,把人都赶出去,只留下了莱纳。温控室的窗户一早才换上,此刻他只着一件贴身背心也不嫌冷。人都走了,他放下一脸紧绷,疲惫得半闭着眼睛,主动和莱纳谈去前夜的事。

    查尔斯已和他谈过。他回忆说自己其实不愿对查尔斯开口,但那人有种莫名叫人信服的本领,不知不觉中化了他的敌意。莱纳安慰他说那是变种人间的互相认同,心里却想年轻的他不可能是查尔斯的对手。对方是能读懂人心的x教授,即便许诺不窥探你的精神世界,多年来的经验也足够他凭借细节推测一二。何况贝鲁西斯并不擅长掩藏。

    所以当他神神秘秘得告诉莱纳,“他叫斯托拉斯。他亲口对我说的。”脸上有掩饰不住的得意。他好像很笃定没有人会相信他掌握了重要消息。事实如此。莱纳一瞬间的错愕满足了他的骄傲。

    他没有告诉查尔斯,显而易见。但却告诉了她。被询问原因的时候,他说是“男人的自尊”以及“我只相信你”。这样的话从一个孩子嘴里说出来很滑稽,但莱纳懂他的意思——斯托拉斯伤了他,他们是敌人。身为一个男子汉,敌人应该亲手去抓,而不是依靠了不起的伙伴。

    可是撇开这些,一个更好的疑问是为什么要告诉他?参与战斗的变种人全戴有面罩,除开四个或死或俘的不谈,逃脱的斯托拉斯暂时是安全的。为什么要亲口向他的敌人揭露自己的身份?

    莱纳和男孩谈了这个问题,却并非有意和他讨论。谁想贝鲁西斯皱了皱眉,回道:“‘告诉他们我回来了。未惩戒的错误不代表宽宥,正如斯托拉斯这个名字所代表的,他们将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价’。他的原话。”

    他本想经由男孩来散布恐惧,始料未及是男孩将此当作了私人恩怨。且不论这神神叨叨的一番话传达的真实意图,至少“斯特拉斯”这个名字看起来不是真名。取名的用意暂时不得而知,相比之下他的目的要直观许多,即复仇。至于复的是何仇,便不得而知了。

    “不打算告诉查尔斯么?兴许他能找来更多资料。”莱纳正为贝鲁西斯植入了另一个皮下观测器,企图用说话来分散他的注意力,以缓解短暂的刺痛。

    几分钟前她才和他提过查尔斯等人要求共享数据。他不愿意,说实话并不出意料。就像所有这个年纪的人都有的冲动,他可以为信任的人赴汤蹈火,却连相处的机会都不肯给其他人。之前埋在他身体里的读数器当然经过他同意,但使用权限只授予了他相信的他们。

    问题在于贝鲁西斯可以任性得拒绝x教授和蝙蝠侠,莱纳他们不能。所以她为他提供了一个折衷的方案,即另植入一个仅能提供基本体征的读数器。理论上说,他们能为原来的读数设置部分共享,可又担忧自己的技术不能抵挡蝙蝠侠等人联手的试探。按照蝙蝠侠迅速打击哥谭罪犯的能力来看,他的科技水平绝对一流。换句话说,担忧成真的可能极高。

    但贝鲁西斯不在意这些。他在意的仅是不让他在意的她太难堪,“不用他的资料,我相信你。如果被他发现了,有我顶着,不怕。”他认真承诺的模样让人好笑又感动。

    交涉好的查尔斯和凯勒教授一道来温控室看贝鲁西斯。男孩拉着莱纳的白大褂缩起了半个身子。凯勒教授向查尔斯抱以歉意,而后向贝鲁西斯问道:“和莱纳谈得怎么样?考虑好了么?”

    莱纳一脸的困惑让查尔斯意识到贝鲁西斯压根没和她提起,主动解释说:“我有意让他来天赋学院就读。学院里都是和他同龄的孩子,他至少不至于这样孤独。他告诉我不想离开你,所以我请他和你谈谈,要是你愿意的话,我可以聘请你当教师。但看起来他并不打算接受我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