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识别泰国圆斑蝰的方法很简单。

  略呈三角形头,与颈区分明显。身体粗壮,尾巴短,背鳞具强棱。通身背面灰褐色、棕褐色。头背密布小鳞,具3个深色斑,呈“品”字形排列。

  倘若只看外貌无法分辨,那么还有一个精准的分辨方法。

  察觉到危险的时候,泰国圆斑蝰不会向三索颌腔蛇一样主动进攻。它们第一时间会做的就是往身体里吸入大量的空气,借此来膨胀自己的身体,告诫对手自己不好惹。

  正如眼镜蛇直立行为一样,只是为了让自己的体型看起来大一些。

  吸气的过程里会造成不小的声音,只要你耳朵没有出什么问题,总会听得见。

  你感觉身体颜色差不多的尖吻蝮、原矛头蝮、短尾蝮都不会做出这样的行为,也不会发出这样的声音。

  顾盼盯着岩石上晒太阳的泰国圆斑蝰,心里渐渐冒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贵区这个地方毒虫比较多,国内的十大毒蛇基本都有,可偏偏就没有泰国圆斑蝰。

  可能是人类对当地采集的数据不够多,也可能是这个区的泰国圆斑蝰根本不出现在人类活动范围内,更有可能是从隔壁湖区窜进来。

  以上的概率很小,那么只剩下一种比较操蛋的可能性。

  这条泰国圆斑蝰是被人放生在这里的。

  假如是这种情况,放生到自然保护区还算有点常识,要是放在城市附近的地区,那真的是没屁眼。

  国内是没有泰国圆斑蝰血清上市的,仅有两广地区的少部分专门治疗蛇毒的医院可能有抗泰国圆斑蝰蛇毒血清。

  为什么没有血清,只因为国内分部的区域都在廖无人烟的地方,通常不会闲的没事进这些地方。半数以上的咬伤都是养蛇人/耍蛇人翻车,案例数量着实比不上其他剧毒蛇。

  但是放眼整个亚洲,泰国圆斑蝰/圆斑蝰的咬伤数量能排进前三。

  因此其蛇毒价值比较高。

  抗毒血清得靠蛇毒来制作,国外有部分养殖厂会兼顾养该物种,但还是以野外抓捕为主。

  这就导致泰国圆斑蝰/圆斑蝰的数量在近些年飞速下降,顺理成章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近危。

  国内的红色名录里也有它的名字,但没进一二级保护,而是在三有名录。

  对比眼镜王蛇、三索颌腔蛇这些,数量还是比较多的。

  国内也有专门捕猎泰国圆斑蝰的人,会玩的就取毒保存,不会玩的就直接整条蛇卖到国外去。

  顾盼眼前这条不该属于贵区分部的泰国圆斑蝰,排除掉那些微乎其微的可能,大概率是某些蛇贩子被逮,然后从别的地区抓过来的泰国圆斑蝰只能放生到保护区。

  说实话,根据初来保护区时候进行的气味分辨,这里的生态是真的挺好。

  泰国圆斑蝰只要不遇到天敌,活下去还是很轻松的事情。

  蛇的天敌非常之多,光是陆地上就有好几十种,空中的中大体型猛禽都会把蛇当做食物。

  不过绝大多数猛禽在都在大白天睡觉来着,不然泰国圆斑蝰敢这么肆无忌惮......顾盼心里的想法还没结束,就见到一道黑影闪过。

  然后刚还在石头上惬意晒太阳的泰国圆斑蝰消失了。

  那么大一条蛇就没了。

  顾盼连凶手是谁都没看见。

  不留痕迹的猎杀顿时让他一阵脊背发凉——开什么玩笑,敌人是谁都没看清!

  猛禽,一定是猛禽干的。

  具体是什么种类,顾盼没看清也不知道,对这个地区的猛禽了解仅限于大致二十来种,完全不知道其真正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