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钓鱼佬会熟悉清道夫与罗非鱼,知道这两玩意是入侵物种,钓上来以后就算不带回家吃了也会当场杀了。它们挤压着本土淡水鱼的生存空间,尤其在南方地区,你平均钓上五六条入侵鱼类才能钓上一条本土鱼。

  绿鬣蜥这玩意,本就是因为具备肉用与皮革价值,经过多代的人工养殖,早就形成了产业链规模。

  国内养殖户引进正是希望养大了宰了卖皮卖肉,就和养六禽一样。结果在华盛顿公约附录2里头,摇身一变成了保护动物。

  这玩意在国内就没有多少天敌,繁殖量又巨大,最终就顶着保护动物的名头泛滥成灾。

  不是有人吐槽过么。

  该保护的野生动物99%没保护好,不该保护的人工养殖品种恨不得上供。虽然大部分人工养殖的品种在野外几乎不可能生存,但就是有那么极少数活了下来并扩散了种群,挤压本土物种的生存。

  绿鬣蜥是一个案例,蓝孔雀更是一个案例。

  我国是有土生土长的孔雀,是孔雀属下的绿孔雀,至今种群可能还不足五六百只,比特么的大熊猫还稀有。

  完全可以进行人工干预进行大规模养殖来扩充种群,然而偏不。

  就是要从国外引进蓝孔雀,还往绿孔雀的栖息地塞,丝毫不顾及外来物种会不会压缩国产绿孔雀的生存空间。

  你在动物园能看到的孔雀,全都是从国外引进。

  乖乖呆在动物园到别说,毕竟无法威胁本土物种的野外种群,但为了客流量与利益,将绿孔雀的栖息地放入蓝孔雀,压迫本土生物的生存空间并不算违法,况且游客也看不出来多少区别,更不会关心这些。

  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国内的动保法。

  将华盛顿公约的附录一二三当做了执法标准,可这个公约是特么的贸易公约,明确写着区分人工与野生。野外种群不乐观但是人工养殖数量极多的种类归纳与附录一或是附录二,到了我国就成了一级/二级保护动物。

  最著名的莫过于球蟒。

  都20年了,网上居然还有人说养球蟒,一晚上过来人都给吞了。

  最多也就一米的体型,连你的手臂都吞不进去,还吞人?

  能不能长点脑子?

  所以,闻到绿鬣蜥的气味,顾盼就很不开心。

  ‘你特么的凭啥和我一个保护等级?’

  眼镜王蛇虽然在我国分部比较广泛,然而种群数量并不算多。至今没人做过统计,但情况肯定接近于濒危。

  而绿鬣蜥光在国内就百万头起步。

  讲道理,保护野生动物不看种群数量,就是在耍流氓。

  因此,顾盼见到绿鬣蜥慢悠悠的走在草丛之间的时候就下定了决心。

  既然人无法解决顶着国二头衔的绿鬣蜥,作为蛇肯定不会让他就这么肆无忌惮在野外侵占其他物种的生存环境。

  不以绿鬣蜥作为食物来捕猎的行为,顾盼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无法彻底解决问题,但他可以解决眼下的问题。

  当然,得等肚子里的食物消化结束,否则腰部的力量用不上。

  毒液非常宝贵,用在泛滥成灾的绿鬣蜥身上过于浪费,顾盼准备凭借纯粹的绞杀力量解决它。

  说做就做,顾盼悄咪咪的跟在了它身后。

  它差不多一米五六的体长,十二三斤的体重。

  顾盼虽然下定决心,但面对体重是自己4倍的家伙还是要小心谨慎。

  之前说过,蛇不上称。

  看起来1.8米的顾盼,放称上可能还不到3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