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比赛结束之后,第二天柳逸轩五点多钟就来到师傅叶啸天的家中,在叶啸天的后院中柳逸轩按照上周的训练开始练了起来,练习到八点钟管家叶默过来叫柳逸轩吃早饭,叶默是师傅叶啸天收养的孤儿,所以就跟着叶啸天姓叶了,柳逸轩就叫他默叔,听到叶默叫自己吃早饭,柳逸轩就停了下来,用毛巾擦着汗问道,师傅吃了没,老爷在等你过去一起用餐,柳逸轩点了点头去吃早饭。

    吃过早饭,叶啸天坐在椅子上问柳逸轩你了解八极拳吗?柳逸轩摇了摇头,叶啸天也不以为意,现在年轻人有几个知道八极拳,但还是说道:以前你不知道没关系,但是现在你是我的弟子,就要知道什么是八极拳,我先给你介绍一下八极拳,你听着,有不懂的地方你问我。

    八极拳为拳种之一,全称“开门八极拳”。称“开门”者,取其以六种开法(六大开)作为技法核心、破开对方门户(防守架子)之意。称“八极”者,古代有“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极”的说法,寓“八方极运”之意。

    八极拳以其刚劲、朴实、动作迅猛的独特风格流传至今,早年因地域不同而被称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开门八极”、“开拳”等。但近代根据其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的特点,以“八极”二字定名。

    这些柳逸轩还是能听懂的,点了点头,叶啸天继续讲到八极拳是清代一个名叫“癞”的云游道士所创。

    “癞”为一世,丁发祥为二世,吴钟为三世。吴钟无子,中年得一女,名荣,为习武近30岁嫁于海丰习长拳者戴氏。

    八极拳分两支传习:一是吴氏本家及其门生。近代传衍不绝,造诣较深者有吴楠、吴世科。其近亲马凤图影响较大,传人较广。另一支是王四学艺于孟衬后,传罗噇张克明,张传其子张景星、黄四海等。张景星传人较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李书文、马英图、韩化臣、张玉衡等。

    八极拳法至今日,已传11世,各世传人之佼佼者有吴钟、吴荣、吴楠,吴钟毓,李大中、吴凯、张克明、吴会清、黄四海、张景星、李贵章、曹井田,李书文、强瑞清、马凤图、马英图、吴秀峰、韩会清、李万成、高贵林、吴兆海、丁玉林、霍殿阁、李萼堂、李树森、范青云、马贤达、马明达、吴连枝、冯玉玺、王景祥、田金钟、尹树春、霍庆云、崔洪起、黄玉柱等。

    今之八极拳法,遍及华夏,传至海外。形成重大规模及影响的有:霍殿阁、霍庆云的八极拳以长春为中心,传播遍及东北三省;马凤图、马英图栖身GS,传八极拳法于西北五省区;吴秀峰在津授徒数百人;王景祥、田金钟、等人在津,广传八极拳术;马贤达、马明达授艺国内外,其著述在国内外均有影响。

    八极拳传播至今,已形成了各具特色、风格不同的各个方面,有古朴、庄重、实用的“霍氏八极拳”;有灵活、快速的“马氏通备八极拳”;有流畅、活泼的“吴氏劈挂八极拳”;而我们这一脉就属于吴氏劈挂八极拳。柳逸轩听完之后也是极为震惊,原来八极拳还有这么多种类。

    八极拳法套路主要有:八极架、八极拳、六大开、八大招、四郎宽拳、六肘头、太宗拳、太祖拳、华拳、飞虎拳、春秋刀、提柳刀、六合大枪、六合花枪、行者棒、八棍头、纯阳九宫剑等。

    八极拳以六大开、八大招为技术核心,套路有八极小架、八极拳(亦称“八极对接”)、六肘头、刚功八极、八极新架、八极双软等。器械以陆合大枪、对扎大陆合为主:其劲道讲求崩、撼、突、击、挨、戳、挤、靠、以及撞靠劲、缠捆劲等。特点为动作简洁、长短相兼、发劲迅猛、撞靠捆跌突出、肘法叠用、下盘稳固。

    八极对接单练称“八极拳”。全套四趟四十二势。主要拳势有理打顶肘、左右提打、端档、托窗、转环掌、大缠、小缠、挎塌、跪膝、扑面掌、落步砸等。

    八极拳的步型以弓步、马步为主,步法以震脚闯步结合而成。

    八极拳的腿法要求不宜过高,主要有弹、搓、扫、挂、崩、踢、咬、扇、截、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