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沐笙从小便知道,在母亲万事不管,弟弟没有能力撑起偌大英国公府的时候,她就要把这个担子给撑起来。

  所以,在别家的小姑娘都在想着怎么耍赖逃掉夫子布置的功课,或是缠磨着父母出门玩耍,或是纠结着今天该穿戴哪一件漂亮的衣裳戴哪个漂亮首饰的时候,她已经在跟着府里祖母留下来的嬷嬷和父亲留下的管家学习怎么处理家事,怎么管理他们这个偌大的英国公府,以及管理府中的铺面产业。

  别人学琴棋书画,她在学算账御下。

  别人邀朋引伴聚会赏花,她带着府里的下人去巡视产业,计算盈亏。

  然后她生生活成了一个没有半个朋友的高门贵女。

  只因为就算是在一起,她和那些其他家里的小姐也没有什么共同话题。

  别人弹琴下棋作诗作画,但她除了在下棋方面还算有些心得,但其他都只是平平。

  而且因着管家时常都要端着气势的缘故,她坐在那锦绣堆了,也常常感觉格格不入。

  如此一来,哪里还能交得上朋友。

  再加上后来又发生了跟她指腹为婚的周家二公子家破人亡的事情,那个时候她心里其实已经隐隐下定了决心。

  这一辈子,如无意外,她不会再嫁人了。

  谁知还是没能逃过他人的算计。

  也是直到那时候,沐笙才发现自己骨子里还有着一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狠。

  那一场算计,她付出了破相和没了名声的代价。

  和离回到英国公府,她能察觉到哪怕是府里的下人,也无法理解她这个决定。

  但她沐笙在重重逆境中长到这么大,又岂能是为了别人的眼光而活。

  所以她照常大包大揽了家里的产业,甚至比之前手段更为强硬。

  得益于前头将近十年对府里的掌控,所以哪怕她是和离之身,看过来的眼光再是不赞同,亦或是怜悯,也要乖乖听她的话。

  因为那些人安身立命的命脉,掌握在她手里。

  这是她从小就学会并善于利用的东西。

  但从那以后,沐笙也能感觉到自己被京都的那一层贵女圈的人给彻底孤立了。

  直到她在一次出府巡视铺子的时候,遇见了耀国公府的三小姐。

  那是在她和离之后,第一个看过来的如往昔一般平常的目光。

  从那以后,她就跟卫三小姐渐渐熟悉起来。

  越是熟悉,她对这位卫三小姐就越是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只恨相识太晚!

  再到后来,因为府中庶出那边使手段坑害弟弟,沐笙直接下了狠手。

  把府中的庶出要么赶出府,要么直接送到大牢。

  她做的这一件事就连母亲都隐隐有些不赞同,但晞晞说她做的并没有错。

  “因为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沐笙一直都记得这句让她豁然开朗的话。

  把弟弟送到桃源镇修养是沐笙深思熟虑之后下定的决心,那时候她只是觉得为了保护弟弟就一直把他养在家里,十几岁了依旧是一副天真烂漫的性子,不好。

  但让沐笙也没能想到的是,把弟弟送去桃源镇,是她这一生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

  原本被从太医院请来的太医们断定最多只能活过二十岁的弟弟,在桃源镇里跟着一些跟他一般年纪或是比他还小但都很照顾他的伙伴们学习玩乐,有先生大儒们的精心教导,还有晞晞的师傅疱师傅帮忙用药膳调理身体,桃源镇也不是如英国公府那般气氛严肃,反而是轻松又舒适,原本被太医断定只能活过二十岁的弟弟硬是平平安安地活过了二十岁,而且依旧身体健康,甚至是能骑着小马驹在学堂的跑马场上跑一会。

  为此,她那位常年待在佛堂几乎不出门的母亲,也难得去了好些次桃源镇。

  后来沐玠在桃源镇上喜欢上一位退伍兵将的家的女儿,她那位素来看重门第的母亲也点头默许了。

  两人更是直接在桃源镇成了亲,定居下来,次年她便有了一个小侄子。

  被大夫看过,他那个小侄子身体要比弟弟小时候康健得多。

  从小好好调养,未尝没有可能改了英国公府好几代单传的凄凉。

  而她做的第二个重要的决定,是去桃源镇的女学念书。

  受秦鸢夫人和燕北青先生教导,让她接收到了不输于男儿的学识。

  和一些也来报名女学的女孩子们朝夕相处,她也第一次认识到了这些女孩子们除却大家闺秀的那一面之外,从不在人前显露的另一面。

  也多了很多并不会顾忌她和离身份和她真心相交的朋友。

  也让她再次正视了自己的心。

  再遇周元,沐笙很清楚,她心里是有些自卑的。

  不光是脸上那道可能永远都不会消下去的伤疤,还有她曾经嫁过人的经历,哪怕周元说这些他都不在乎。

  但她自己在乎。

  若是没有在学堂里的再次接触,没有在女学里逐渐抛下的那份自卑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她跟周元之间或许永远都不会再有可能。

  而第三个决定,她做了一件在她之前,全天下的女子都未曾敢做的事情。

  自请承袭英国公府的爵位。

  彼时,弟弟已娶亲,她虽与周元私定终身,但因为迟迟放不下英国公府,便一直没有成亲。

  她知道自己这么做对周元不过,但弟弟这一辈子已经是努力活着太辛苦,她不忍让他再去学习掌管偌大的英国公府,便造成了这般局面。

  已经是皇后娘娘的好友卫晞来桃源镇,沐笙过去见人的时候,忍不住便说了自己如今的纠结。

  卫晞便问道:“阿笙你觉得自己比那些侯府国公府的世子差吗?”

  沐笙下意识地摇摇头,“我觉得自己并不比他们差在哪里,甚至可以自信地说,我比他们做得都要好。”

  卫晞就道:“那为什么英国公府的世子,甚至是将来的国公,就一定是男子呢?难道女子就不能继承家业了吗?”

  她听得心头一震。

  古往今来,男子继承家业几乎是约定成俗,若是一个家族没有嫡系的男性后代,也要从庶出里面选出一个过继到嫡系,嫡系的小姐只有家族准备的嫁妆,没人会让她们也拥有继承权。

  甚至是还要仰从庶出变嫡出的兄弟鼻息。